|
桂林伏羲學校
--農耕教育理念
中網視 廣西 陸俊成報道
中國經濟改革近四十年,中國的經濟騰飛,城市化進程加速,越來越多的農村人口進入城市工作、生活,扎根;兒孫也都成了城里人,覺得脫離了農村“面朝黃土背朝天”又苦又累的日子很幸運。
然而,近二十年逐漸發(fā)現我們的孩子,特別是從小在城市里長大的孩子出了很多問題:工作能力低下,怕苦怕累,很懶惰、心靈脆弱,沒有責任擔當……。
國家政府高層也深刻認識到了這許多問題的存在而且愈來愈嚴重。 “建國軍民,教學為先 ” 教育是國家的根本,因此, 今年教育部出臺了加強中小學農耕勞動教育的法令。大力提倡讓孩子從小多勞動,培養(yǎng)勤勞、節(jié)儉的品質,這也就是育人的根本。
在廣西桂林雁山區(qū)大埠鄉(xiāng)有這樣一所學校,以老子“道法自然”思想為教育的根本,提倡讓孩子大量接觸自然、回歸自然,以大自然為師開啟孩子本有善性。
學 校 特 色
耕讀傳家:實踐中國幾千年耕讀傳家久,詩書繼世長的教育,上午讀書下午勞動,半耕半讀,培養(yǎng)孩子吃苦耐勞,堅強勇敢、勤儉樸實的優(yōu)秀品質。
國學經典教學貫穿1-6年級:吸取古代私塾教學方法,讓孩子從小學習圣賢經典,熏陶、培養(yǎng)孝、悌、忠、信、禮、義、廉、恥八德。
有機飲食:校內20畝自然農法有機種養(yǎng)園,每日所需蔬菜、瓜果師生自種自足。
每天早晨堅持跑步四公里, 每周安排有五節(jié)體育、武術課讓孩子們摸爬滾打,鍛煉出強壯體格。
校長 劉國慶,廣西師范大學《小學教育》專業(yè)畢業(yè)。有豐富的農耕與自然教育、教學經驗,二十幾年廣州成功經營、管理企業(yè)經驗,移民海外陪孩子讀書生活多年,九年前棄商從教,親身從事小學一線教育 ,實踐出真知。
創(chuàng)辦桂林伏羲耕讀小學八年致力學習、研究帛書《老子》,以《道德經》思想指導教育、農耕實踐,融會貫通古今中外教育思想。能深入淺出,言簡意賅闡明《道德經》中的大智慧,揭示教育的根本,讓人豁然開朗,從此不再為培養(yǎng)孩子而困惑、苦惱。保證能讓你的孩子先成人,后成才!
耕 讀
晝舞鋤頭夜揮筆
心田菜地齊耕耘
汗滴灑卻千年垢
日月當空萬古明
中央黨校博士生導師張孝德教授:耕讀教育是滋養(yǎng)兒童青少年身心的健康教育。農耕勞動與其他勞動最根本的不同,就在于它能夠與自然連接、對話,汲取天地之能量。按照《黃帝內經》的原理,農耕勞動的過程,就是接受大自然五行能量、滋養(yǎng)五臟六腑的過程——土補脾、金益肺、水潤腎、木養(yǎng)肝、火護心……另外,勞作的過程也是接受自然中植物釋放出的芳香能量的過程,能夠讓人心情放松、身心愉悅。
綜觀今天的兒童青少年,身體素質,免疫力普遍下降,近視、抑郁、自閉等癥狀多發(fā),這與他們被隔離在自然之外,鮮少接觸土地之氣滋養(yǎng)不無關系。耕讀教育是療愈,促進身心健康最有效的途徑。
劉國慶說:在多年用心辦小學教育中,拜讀過古今中外許多著名教育家的著作,最終五體投地誠服于中國古代實行幾千年耕讀教育,耕讀教育可以解決當下教育出現的所有問題!中國的古人很智慧,每一個中科舉功成名就的士大夫、商賈名流絕不會在其為官經商之處安家落戶,而念念不忘其故土家園,必定告老還鄉(xiāng),回故土建設好祠堂,私塾,其子女的教育無一不是在家鄉(xiāng)堅守耕讀傳家之道。孩子的教育有“耕”,則人生命有“根”,最終才可能成為參天大樹!而觀當今社會人人爭著盡力脫離鄉(xiāng)土,往城市里擠,孰不知這讓自己與子孫后代的根全斷掉了!富不過三代的魔咒將在當今社會普遍、快速顯現!
住在城市里受盡痛苦與不幸災難的人會慢慢覺醒,回歸自然,回歸鄉(xiāng)土生活將成為人們明天最佳的選擇! 希望通過桂林伏羲學校的實踐和經驗,在全國的大、中、小學校實行農耕勞動教育,按中央黨校博士生導師張孝德教授指導理念:把耕讀教育作為滋養(yǎng)兒童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必修教育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