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寫 作 悟 道 作 人 務 本
作者:馬慶賜
華夏五千文明史,錦繡文章傳四方。唯賢唯德能負人,多讀多寫為時尚。開頭切忌段子長,交待用在沖突上。書扣要用連環(huán)扣,功夫深厚才榮光。
寫作是提高影響力的決定因素,是開啟成功之門的敲門磚,是通向理想彼岸的橋梁。無論寫什么都是寫作,但是這里邊有一定差別的。現(xiàn)實情況是:寫新聞受重用,純文學不值錢。寫內(nèi)部材料,為別人做嫁衣裳,默默無聞,領導重視,通過橋梁,直達彼岸。寫批評稿,能出毒氣,出名很快,容易采用。當事人害怕,群眾歡迎。下次再來,拒之門外。站不住腳,名聲敗壞。得不償失,從頭再來。我從來不寫賴事,只寫好事,長一雙黑色的眼睛,看到的都是光明。我認為:人的義務是把世界變成樂園,你若想被愛,就要先去愛別人。
讓陽光照亮世界,知識照亮人生。這三十多年來我寫出了二百余位先進人物典型,其中有二十多位進入方城好人館,八十一位登上共和國驕子寶座,載入史冊,留芳百世。祖國的大建設一日千里,大好河山美如畫,英雄人物層出不窮,寫各行各業(yè)的先進典型人物成了我的拿手好戲,被稱為寫英雄的"英雄"。我在方城縣人武部工作到退休這三十多年來在《人民日報》《解放軍報》等報刊發(fā)表各種體裁的文章三千多篇,有上百篇獲中央,省,市獎勵,榮立一次三等功,多次被省市縣有關單位評為優(yōu)秀新聞工作者,優(yōu)秀黨員,優(yōu)秀政協(xié)委員,成功舉辦了六期寫作培訓班,培養(yǎng)成功了三百位寫作人才,他們分別在北京,鄭州,廣州等地施展才華。如今我是河南省作協(xié)會員,共和國驕子副主編,中網(wǎng)視副總裁,中國新聞攝影協(xié)會會員,中國詩賦學會會員。
一個人圖有虛名不行,得實干,把身子沉入基層扎根在人民的土壤中,樂于吃若耐勞,才能成就事業(yè)。我感覺到寫文章苦中有樂,苦中有甜。有興趣愛好的人便有無窮的樂趣,把工作當成事業(yè)干,越干檔次越落高,收獲越大。沒興趣的人則把寫作當成任務,有壓力不主動,應負了事,出不來精品,也不會有大的作為。寫作興趣也許是天生的,沒那種天分,不能強求。若真有興趣,誰想壓都壓不住,抽空讀書作文章,其樂無窮!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寫一字空。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jīng)過不知難。胸藏萬匯憑吞吐,腹有詩書氣自華。
也算技巧
古人說:文無定法,創(chuàng)作無世襲,寫文章無絕招,說有則無,說無則有,似有似無,只能意會,不可言傳,全靠一個“悟”字。魯迅先生傳授七字箴言:“咋說、咋做、就咋寫”。寫作過程:由少到多,先放后收,由記敘而論文,先規(guī)矩而后巧,藝術的最高境界是無技巧。連林黛玉都知道:“詞句竟然還是末事,第一是立意要緊。”關鍵在于選題,我寫空戰(zhàn)英雄杜鳳瑞三十多年,發(fā)表了六十多篇文章,每篇都有新意。有奇事必有奇文,圍杜鳳瑞是河南方城人,1958-10-10在福建龍?zhí)锷峡,他一舉擊落兩架竄犯大陸的美式蔣機,至今六十多年來,臺灣的作戰(zhàn)飛機從沒敢越過福建海岸線半步,其活動區(qū)域壓縮在臺島周圍內(nèi)狹小的地盤上空。
他那種大無畏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和大鬧天宮孫悟空那樣的浪漫主義精神,令臺軍聞風喪膽,望而卻步,聞"杜″色變,使.臺海兩岸和平了半個多世紀。我寫杜鳳瑞光從題目上就有一二三四五百千萬即:杜鳳瑞胞兄杜鳳嘉六十年送兵一百名,杜鳳嘉演講二百場,杜鳳瑞一家三代的國防情懷,天安門前四位南陽籍武警戰(zhàn)士,杜鳳瑞故鄉(xiāng)方城縣五位軍嫂的故事,鳳瑞故里多壯士 百名獨子樂從戎,杜鳳瑞故里營造千畝鳳瑞林,杜鳳瑞戰(zhàn)機迎客百萬。還有杜鳳瑞故鄉(xiāng)方城縣成為飛行員搖籃,方城縣成為輸送飛行員全國冠軍縣,方城縣為什么成為飛行員搖籃,雷鋒的奉獻精神與杜鳳瑞的獻身精神相映生輝及新詩杜鳳瑞威震環(huán)宇等。這些鮮活的新聞作品讀者非常喜歡,成了人們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和國防教育的好教材。
提出警醒
古時候,三篇文章寫的好萬歲稱贊,如今是,接連發(fā)表三篇文章領導招見,可惜的是——好多人卻一“文”也拿不出手。有些年輕人浮躁、勢利眼,有的大學畢業(yè)生,連一封信也不會寫,眼高手低,目中無人,怪不得下崗失業(yè)。還有的說話一嘴白沫,夸夸其談,掂起筆來,總咬筆桿?照務`國,何不實干?有時候興趣愛好是可以培養(yǎng)的,一旦養(yǎng)成,終生受益,到那里都能得到重用。環(huán)境造就人才,影響決定人生。我的一雙兒女也許是受我的影響吧,中小學時就愛上讀書作文,手不釋卷,作文常被語文老師當成范文朗誦交流,常在校刊及校外讀物上發(fā)表短文。大學畢業(yè)后均留在北京工作,如今都加入南陽作家群隊伍,成了市作協(xié)會員也成了單位的主筆,在首都北京的文壇縱橫馳騁,寫出的文章適合新媒體采用,簡單明快,適應改革開放新形勢下的快節(jié)奏,人們樂于接授。寫文章應該有起伏,詳略得當。文似看山不喜平,有人說寫文章的人是天上的文曲星下凡,曲折多變,如綿延起伏中國龍脈昆侖山那樣的千變?nèi)f化,直接通向東海。作文要放蕩,作人要謹慎,只有品德高,才能寫好文。
“稿”字新解
寫文章叫“打稿”,有“禾”又有“高”才叫"稿″。要使“禾”長“高”,得有水土肥光的自然條件,才能長好。生活好比土壤,靈感好比陽光,構思好比選種,修改如耕耘鋤草。稿子寫出來了,還需要多次修改,從寫稿到脫稿,其難度不亞于農(nóng)民種一季莊稼,也是非常艱苦勞累的。只有這這些準備好了,才能寫出來精品,讀者百看不厭,甚至剪成報貼保存起來。題好一半文,起句如爆竹,行文如流水,結(jié)句如撞鐘,清音有余,響徹云霄。載入史冊,人人受益。
要多讀書
寫作的初期是多讀書,書是全世界的營養(yǎng)品。作人的根本是多讀書才樹大根深葉茂果豐。蘇聯(lián)著名作家高爾基說:“書籍是青年人不可分離的生命伴侶和導師”。英國哲學家培根說:“書籍是在時代波濤中航行的思想之船”;瘜W家居里夫人說:“一本好書,就是一個好的社會”。北宋大文學家歐陽修說:“立身以立學為先,立學以讀書為本”。華羅庚說:“天才在于積累,聰明在于勤奮好學”。教育家說:書是智慧的鑰匙;史學家說:書是進步的階梯;政治家說:書是時代的生命;經(jīng)濟家說:書是致富的信息;文學家說:書是人類的糧食;孩子們說:書是醫(yī)愚的良藥;學生們說:書是不開門的老師;迷惘者說:書是心中的啟明星;探索者說:書是通向彼岸的船;奮斗者說:書是人生的向?qū)。偉大導師列寧說:任何一個有學問的人,在他的一生中都讀過大量的圖書。對于如何讀書,也是有一定要求的,這里總結(jié)出八要:對標題要逐字理解,對核心要眉批旁注。對段落要圈點句劃,對疑問要反復推敲。對佳句要細細品味,對定理要爛熟于心。對概念要一清二楚,對觀點要咀嚼鑒別。
成功三訣
著名人士成功的三訣:愛因斯坦成功的三大秘訣:做艱苦的工作、有正確的方法、少說空話。俄國生物學家巴甫洛夫的三大祝愿:循序漸進、謙虛、熱情。英國化學家戴布勞克利治學三原則:廣見聞、多閱讀、勤實踐。郭沫若期望青年具備三大基礎:思想基礎、科學基礎、語文基礎。美學老人朱光潛要求自己三此主義:此身、此地、此時。作家王汶石創(chuàng)造了三遍讀書法:欣賞、研究、總結(jié)。南宋哲學家朱熹讀書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張之洞讀書主張三貴:貴博、貴精、貴通。法國生物學家巴斯德說:立志、工作、成功是人類活動的三大要素。數(shù)學家蘇步青提出治學要有好學風:一要嚴肅、二要謙虛、三要刻苦鉆研。著名數(shù)學家華羅庚勉勵青年要堅持三個學習:不斷地學習、勤奮地學習、有創(chuàng)造性地學習。文章有三味:一是言之有物,二是言之有序,三是言之有情。文章有三美:一美明晰,二美遒勁,三美流暢。文章有三貴:一貴新,二貴深,三貴巧。要做到三有:有眼力,有手力,有經(jīng)驗。力爭達到五多:多讀,多想,多比,多用,多記。做到五到:心到,口到,眼到,腦到,手到。做到五心:開始寫作有決心,碰到困難有信心,研究問題有專心,反復學習有耐心,向人學習要虛心。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實現(xiàn)中國夢的三個條件: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國家有力量。
三字真經(jīng)
讀書的目的在于應用,讀書再多,如果寫不出好文章,他的學問就會大打折扣。讀十篇不如寫一篇,把你的所見所聞、親身感受寫出來發(fā)表,特別是現(xiàn)在的網(wǎng)絡時代,發(fā)到微信上,瞬間傳播開耒,人們才能看到你的真才實學,才會心服口服。我這里寫了個三字經(jīng)奉獻給大家:
寫文章,并不難;貴在有,新聞觀。
細采訪,勤實踐;對素材,多提煉。
選角度,尋側(cè)面;精而活,不呆板。
透明度,看得見;信息量,容度寬。
忌形容,莫浪漫;讓事實,多發(fā)言。
有時間,有地點;有人物,有場面。
有效果,有觀點;有新意,有特點。
剎長風,寫得短;小見大,立體感。
寫當前,想長遠;脫稿后,嚴把關。
打印清,發(fā)郵件;署姓名,責任全。
立志是事業(yè)的大門,理想是前進的燈塔,處處是創(chuàng)造之地,天天是創(chuàng)造之時,人人是創(chuàng)造之人,無論是誰,只要你胸懷大志,勇于進取,既可以寫出無愧于先輩,又無愧于來者的光輝篇章。